7月17日,在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的指导下,由明略科技集团旗下秒针系统主办的营销媒介年度重磅峰会——第六届媒介力学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本届论坛以“营销新范式·媒介新主张”为主题,聚焦AI Agent对媒介触达力、内容力、触动力的深度赋能,汇聚来自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华为鲸鸿动能研究院、WPP MEDIA、爱奇艺、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小米互联网业务部、明略科技等行业协会、核心媒介机构及技术服务商的前沿专家,吸引线上下近60万观众参与,共同探讨AI Agent时代品牌营销新路径。
本届媒介力学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算法处副处长 郑冠雯、秒针系统高级研究总监王鹤、爱奇艺广告策略营销总经理 王凯航、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商业化中心流量策略总监王晓梦、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陈高铭等业界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分享了媒介生态协同与营销效能跃升的前沿洞察,涵盖从大屏价值的再认知、内容营销的革新趋势,到长短剧的战略互补、流量链路的极致优化,以及创意、媒介与生意的闭环整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算法处副处长 郑冠雯
基于中国视听大数据(CVB)2025年上半年权数据统计,电视大屏正通过体验优化、内容升级、技术革新三重驱动力,强势回归家庭中心,并释放出巨大商业潜能。
广电总局2023年8月启动“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双治理专项工作,实现“开机看直播”,大幅简化操作流程,优化提升看电视体验。2025年上半年全国直播电视频道用户月平均活跃率逆势提升,带动卫视频道收视率显著增长,用户体验与市场活力实现双赢。
内容供给侧同步发力,“精品创作工程”推动满屏皆精品成为常态。2025年上半年涌现多部现象级剧集,《六姊妹》创下CVB统计2018年来年代剧单集收视破5%的纪录,《北上》成为近3年黄金时段首播日收视冠军。文艺节目《歌手2025》创新融合品牌诉求与互动环节,带动湖南卫视首播日黄金时段收视率同比上涨67%,成为品效协同典范。微短剧作为新兴形态迎来爆发式增长,26家卫视累计播出63部首播剧,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总收视人次超3亿。区域体育赛事如“苏超”更引爆本土热情,印证大屏对沉浸式体验的天然优势。
技术层面,2025“超高清发展年”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依托物理尺寸优势,超高清终端加速普及,年内将新增1800万台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超高清终端总规模达3亿台,占比超80%。频道建设规模化跃升,年底超高清频道总数预计达20个。北京卫视试播3个月用户覆盖超千万,规模达开播周9倍。
政策与技术红利叠加,进一步激发大屏商业价值。“大小屏联投”策略正获得广泛认同,助力品牌实现多场景触达。2025年上半年监测显示: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占据大屏广告投放60%,文旅类广告量同比增长明显。投放策略呈现分化——食品饮料侧重春节“合家欢”场景,医疗保健则持续加码长周期教育。软广植入效能凸显,某中超比赛案例中品牌以15%植入时长触达90%用户,展现显著性价比优势。
当前,电视大屏通过体验治理、精品内容、技术升级,不仅重归家庭中心,更成为主流价值传播与商业转化的双重枢纽。行业需携手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共同开拓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秒针系统高级研究总监 王鹤
在“内容即流量”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多元内容形态的价值差异日益凸显。秒针提出以触达规模(私享型/共享型)和心智触动深度(快享型/深享型)构建内容评估四象限:共享型+深享型内容(如影视剧、体育赛事)适合品牌规模化传递价值主张;私享型+快享型内容则能精准激发即时消费,高效带货。
微短剧作为现象级内容形态,自2020年流量爆发后,于2024年正式迈入价值深耕阶段,驱动逻辑从流量转向价值。其网民渗透率逼近50%,高黏性用户持续增长,题材也从喜剧、悬疑向文化历史、家庭等多元类型扩展。用户观看渠道呈现”内容为王”导向下的迁移趋势——小程序式微,主流长短视频平台成为核心阵地,证明用户追随的是内容本身而非平台载体。
面对此机遇,品牌可通过三大策略承接红利:
流量策略借势庞大流量池,通过效果广告、直播带货实现直接转化;
内容策略采用原生植入(场景/道具/台词),在剧情中建立产品强关联;
资产策略发挥微短剧成本优势,自制或定制内容沉淀为长效品牌资产,赋能全渠道营销并创造价值复利。
当前微短剧精品化浪潮下,科学化全链路解决方案成为制胜关键。需覆盖前期洞察、投放执行到后期评估全环节,构建专业测量体系以支撑决策。行业呼吁以科学方法整合三大策略,在价值驱动新阶段实现流量红利与品牌资产建设的统一,共同开拓微短剧营销新格局。
爱奇艺广告策略营销总经理 王凯航
当下社会,“清醒局外人” 的犬儒情绪悄然蔓延,人们对视频内容的需求也愈发多元。既需要安全感又追求及时刺激,在个性表达与群体认同间徘徊,这种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用户多元的需求,正推动着内容行业的变革。基于此,爱奇艺凭借多元内容形态,在创作中注重多视角叙事,技术上持续创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于长、短视频等多个领域多点开花,引领着行业发展新潮流。
在长视频内容布局上,爱奇艺始终坚守精品化路线。剧集方面,近四年间,爱奇艺有17部作品热度破万;2025 年上半年,在云合S+剧集榜单中,爱奇艺有10部作品被评为S+级,成为上榜作品最多的平台。暑期档热播的《临江仙》《书卷一梦》《朝雪录》等古装类型剧,用不同的视角重新诠释永恒的人性命题。综艺领域,爱奇艺聚焦四大赛道,成果显著。如《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以密集笑点为观众解压;《种地吧》与 “十个勤天” 带动杭州三墩镇 “后陡门 58 号” 成为年轻人新网红打卡地,更衍生出 700 余亩农文旅综合体,实现了传播与转化的深度融合,让内容价值延伸至线下场景。
微短剧领域正迎来精品化拐点,平台也在为微短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爱奇艺方案”。将每集时长5分钟以内、以竖屏为主的微短剧简称“微剧”,把每集时长5-20分钟、以横屏为主的微短剧简称“短剧”。长剧与微短剧在需求层次和叙事方式上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业态。与长剧的深叙事价值不同,短剧专注于原始情绪的刺激,依赖非线性反转;而长剧则通过宏大的价值观构建,展现精雕细琢的人性复杂度,为观众提供深层次的情感寄托。
在微短剧布局上,爱奇艺已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微剧方面,专注打造精品,目前平台储备量总量已超1.5万部,覆盖市场上95%的头部微剧合作方;同时,依托平台强大的 IP 库和内容生产力,加强自制微剧输出。短剧方面,推出 “精品短剧百部计划”,更以长剧的规格布局了《短剧大剧计划》。商业模式上,爱奇艺突破传统的流量逻辑,品牌可定制甜宠、反转类微短剧,实现 “内容即广告”;更深度的 “共创模式” 让品牌参与到造星过程中,并延伸至电商直播、代言等领域,形成 IP 共生。
整体品牌营销层面,打破传统的闭环思维,爱奇艺构建了IP开环生态。通过4E营销模型——“树立形象(Establish)- 情感关联(Empower)-品牌交互(Engage)-放大势能(Extend)”,让内容的影响力穿透屏幕,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喜爱关联到品牌上,形成长期的品牌复利。
2025年,爱奇艺将继续构建‘长+短’的内容生态,实现用户需求与商业价值的动态平衡,引领视频行业持续发展。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商业化中心流量策略总监 王晓梦
在注意力高度稀缺的当下,品牌营销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高效聚焦用户注意力于品牌本身,并加速消费者向商品的转化进程。虎鲸文娱集团依托“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虎鲸文娱的盈利增长与品牌焕新,源于对“做好有价值内容”的深度追求。上半年,其打造的《藏海传》、《这是我们的西游》等爆款内容,显著拉升了平台流量,推动移动端及家庭大屏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与会员开通率持续增长,为品牌营销构筑了坚实基础。这一增长不仅是优质内容的成果,更是技术与科学化运营赋能的结果。平台通过算法优化、体验升级及头部内容聚焦策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并提升美誉度,进而塑造更优质的内容消费生态。用户行为正从单点IP消费转向连续性带状消费,虎鲸据此深化“厂牌化”运营模式,对内容进行规模化、类型化、精品化的长线布局。这精准契合了品牌建设的核心诉求:规模化奠定品牌认同,类型化与场景化链接用户情绪并提供价值,精品化则将用户对内容的热爱转化为品牌偏好。
厂牌化运营是虎鲸的核心实践。其着力打造四大剧场厂牌——聚焦女性成长的“生花”、主打悬疑品质的“白夜”、定位合家欢的“人间宝酷”、专注港艺文化的“港剧”,为核心流量注入鲜明标签,赋能品牌实现形象塑造、理念传递与精神共鸣。相比传统单点IP合作,厂牌剧场的聚合效应与灵活度优势显著。虎鲸开放品牌与剧场的主题共建,以品牌精神为核心深度定制传播。例如,“白夜剧场”携手牛栏山,定制“真相大白 酒等了”主题,巧妙在剧集关键揭秘节点融入品牌场景,通过场景化广告提示、暂停广告等高频触达用户,强化品牌关联,并联动站外放大声量;“生花剧场”则在520节点联合振东药业,共建“欣花怒放 自在发光”主题,激发女性“自我绽放”的情感共鸣,并高效整合阿里生态的商品直链功能,显著提升品效转化效率。
为最大化传播效能,虎鲸同步升级创意与转化链路:一方面,通过“醒目吸睛”系列强化广告视觉冲击力,瞬间锁定用户目光;另一方面,深化开发“场景沉浸”系列资源,在内容情绪高点精准融入品牌信息,实现情感共振。尤为关键的是第三点“链路缩短”,依托阿里生态优势,虎鲸深度整合前后链路转化路径,实现从品牌曝光到商品购买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营销效率。
虎鲸文娱通过“双轮驱动”夯实基础,“厂牌运营”精准触达,“创意链路”高效转化,在中心化流量稀缺时代,成功探索出聚焦核心流量、深化品牌精神并缩短商品转化路径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 陈高铭
生成式AI正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深刻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企业管理者唯有主动拥抱以秒针系统为代表的AI技术,方能以效率升级驱动增长。正如小米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下的稳健表现:季度营收突破千亿,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强劲增长,这一成果既源于对产品、服务、营销和品牌的极致打磨,更离不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响应。
回归营销本质,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创造美好生活。当前行业正面临三大关键挑战:首先是电商已成为基础通路,但需重新审视其品牌建设价值与可持续增长能力,避免陷入与白牌的价格内卷;其次,种草效果下滑的根源是信任缺失——KOL商业化稀释了内容真实性,而社交营销的核心本应是真实分享;以及广告可见性危机凸显——万亿规模的移动广告陷入“触达≠触动”的困境,碎片化的用户结构更让精准触达难上加难。
营销的本质是经营人心,必须跳出简单促销的框架,通过超预期体验建立差异化价值。这要求企业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在产品、通路、营销全链条创新,实现高质量增长。
针对这些挑战,小米OTT大屏生态给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作为覆盖近10亿家庭的沉浸式决策中心,智能电视91%的月开机率赋予其独特场景价值。大屏高清特性可深度传递品牌故事,调研证实其长期ROI显著优于传统渠道。
小米OTT通过三重优势助力品牌建设:人群质量精准,锁定核心目标客群;广告服务创新,涵盖3D创意开机、焦点视频、大视界、频道定制等场景化形式;创意表现强化,以沉浸式体验加深用户记忆。
同时,小米商业营销深度整合家庭场景、社区及商圈资源,覆盖用户生活全链路,构建起立体生态营销矩阵。在此基础上,更积极探索品效协同新路径——如汉堡王案例中,从大屏曝光到电商跳转的闭环,实现品牌声量与转化效果的双重提升。
未来,小米商业营销将持续推出突破性OTT大屏营销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伙伴,共同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AI驱动的新商业文明中,唯有坚守用户本位、打造真实体验、善用生态势能,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想了解更多内容,
扫码进群获取资源包媒介力学大会资源包
关于我们
秒针系统是明略科技旗下营销智能板块核心品牌。
AI营销时代,秒针系统是企业全面的“营销搭子”。在AI技术驱动的insightFlow理念下,深度整合“媒介、内容、用户”的全域数据资产,基于AI,高于AI,用事实性数据反AI幻觉。秒针系统,帮助企业敏捷洞察消费者的真需求、真动态、真反馈。以“真实数据”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真”声音,赋能企业生意真增长。
7月17日,在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的指导下,由明略科技集团旗下秒针系统主办的营销媒介年度重磅峰会——第六届媒介力学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本届论坛以“营销新范式·媒介新主张”为主题,聚焦AI Agent对媒介触达力、内容力、触动力的深度赋能,汇聚来自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华为鲸鸿动能研究院、WPP MEDIA、爱奇艺、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小米互联网业务部、明略科技等行业协会、核心媒介机构及技术服务商的前沿专家,吸引线上下近60万观众参与,共同探讨AI Agent时代品牌营销新路径。
本届媒介力学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算法处副处长 郑冠雯、秒针系统高级研究总监王鹤、爱奇艺广告策略营销总经理 王凯航、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商业化中心流量策略总监王晓梦、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陈高铭等业界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分享了媒介生态协同与营销效能跃升的前沿洞察,涵盖从大屏价值的再认知、内容营销的革新趋势,到长短剧的战略互补、流量链路的极致优化,以及创意、媒介与生意的闭环整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算法处副处长 郑冠雯
基于中国视听大数据(CVB)2025年上半年权数据统计,电视大屏正通过体验优化、内容升级、技术革新三重驱动力,强势回归家庭中心,并释放出巨大商业潜能。
广电总局2023年8月启动“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双治理专项工作,实现“开机看直播”,大幅简化操作流程,优化提升看电视体验。2025年上半年全国直播电视频道用户月平均活跃率逆势提升,带动卫视频道收视率显著增长,用户体验与市场活力实现双赢。
内容供给侧同步发力,“精品创作工程”推动满屏皆精品成为常态。2025年上半年涌现多部现象级剧集,《六姊妹》创下CVB统计2018年来年代剧单集收视破5%的纪录,《北上》成为近3年黄金时段首播日收视冠军。文艺节目《歌手2025》创新融合品牌诉求与互动环节,带动湖南卫视首播日黄金时段收视率同比上涨67%,成为品效协同典范。微短剧作为新兴形态迎来爆发式增长,26家卫视累计播出63部首播剧,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总收视人次超3亿。区域体育赛事如“苏超”更引爆本土热情,印证大屏对沉浸式体验的天然优势。
技术层面,2025“超高清发展年”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依托物理尺寸优势,超高清终端加速普及,年内将新增1800万台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超高清终端总规模达3亿台,占比超80%。频道建设规模化跃升,年底超高清频道总数预计达20个。北京卫视试播3个月用户覆盖超千万,规模达开播周9倍。
政策与技术红利叠加,进一步激发大屏商业价值。“大小屏联投”策略正获得广泛认同,助力品牌实现多场景触达。2025年上半年监测显示: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占据大屏广告投放60%,文旅类广告量同比增长明显。投放策略呈现分化——食品饮料侧重春节“合家欢”场景,医疗保健则持续加码长周期教育。软广植入效能凸显,某中超比赛案例中品牌以15%植入时长触达90%用户,展现显著性价比优势。
当前,电视大屏通过体验治理、精品内容、技术升级,不仅重归家庭中心,更成为主流价值传播与商业转化的双重枢纽。行业需携手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共同开拓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秒针系统高级研究总监 王鹤
在“内容即流量”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多元内容形态的价值差异日益凸显。秒针提出以触达规模(私享型/共享型)和心智触动深度(快享型/深享型)构建内容评估四象限:共享型+深享型内容(如影视剧、体育赛事)适合品牌规模化传递价值主张;私享型+快享型内容则能精准激发即时消费,高效带货。
微短剧作为现象级内容形态,自2020年流量爆发后,于2024年正式迈入价值深耕阶段,驱动逻辑从流量转向价值。其网民渗透率逼近50%,高黏性用户持续增长,题材也从喜剧、悬疑向文化历史、家庭等多元类型扩展。用户观看渠道呈现”内容为王”导向下的迁移趋势——小程序式微,主流长短视频平台成为核心阵地,证明用户追随的是内容本身而非平台载体。
面对此机遇,品牌可通过三大策略承接红利:
流量策略借势庞大流量池,通过效果广告、直播带货实现直接转化;
内容策略采用原生植入(场景/道具/台词),在剧情中建立产品强关联;
资产策略发挥微短剧成本优势,自制或定制内容沉淀为长效品牌资产,赋能全渠道营销并创造价值复利。
当前微短剧精品化浪潮下,科学化全链路解决方案成为制胜关键。需覆盖前期洞察、投放执行到后期评估全环节,构建专业测量体系以支撑决策。行业呼吁以科学方法整合三大策略,在价值驱动新阶段实现流量红利与品牌资产建设的统一,共同开拓微短剧营销新格局。
爱奇艺广告策略营销总经理 王凯航
当下社会,“清醒局外人” 的犬儒情绪悄然蔓延,人们对视频内容的需求也愈发多元。既需要安全感又追求及时刺激,在个性表达与群体认同间徘徊,这种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用户多元的需求,正推动着内容行业的变革。基于此,爱奇艺凭借多元内容形态,在创作中注重多视角叙事,技术上持续创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于长、短视频等多个领域多点开花,引领着行业发展新潮流。
在长视频内容布局上,爱奇艺始终坚守精品化路线。剧集方面,近四年间,爱奇艺有17部作品热度破万;2025 年上半年,在云合S+剧集榜单中,爱奇艺有10部作品被评为S+级,成为上榜作品最多的平台。暑期档热播的《临江仙》《书卷一梦》《朝雪录》等古装类型剧,用不同的视角重新诠释永恒的人性命题。综艺领域,爱奇艺聚焦四大赛道,成果显著。如《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以密集笑点为观众解压;《种地吧》与 “十个勤天” 带动杭州三墩镇 “后陡门 58 号” 成为年轻人新网红打卡地,更衍生出 700 余亩农文旅综合体,实现了传播与转化的深度融合,让内容价值延伸至线下场景。
微短剧领域正迎来精品化拐点,平台也在为微短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爱奇艺方案”。将每集时长5分钟以内、以竖屏为主的微短剧简称“微剧”,把每集时长5-20分钟、以横屏为主的微短剧简称“短剧”。长剧与微短剧在需求层次和叙事方式上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业态。与长剧的深叙事价值不同,短剧专注于原始情绪的刺激,依赖非线性反转;而长剧则通过宏大的价值观构建,展现精雕细琢的人性复杂度,为观众提供深层次的情感寄托。
在微短剧布局上,爱奇艺已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微剧方面,专注打造精品,目前平台储备量总量已超1.5万部,覆盖市场上95%的头部微剧合作方;同时,依托平台强大的 IP 库和内容生产力,加强自制微剧输出。短剧方面,推出 “精品短剧百部计划”,更以长剧的规格布局了《短剧大剧计划》。商业模式上,爱奇艺突破传统的流量逻辑,品牌可定制甜宠、反转类微短剧,实现 “内容即广告”;更深度的 “共创模式” 让品牌参与到造星过程中,并延伸至电商直播、代言等领域,形成 IP 共生。
整体品牌营销层面,打破传统的闭环思维,爱奇艺构建了IP开环生态。通过4E营销模型——“树立形象(Establish)- 情感关联(Empower)-品牌交互(Engage)-放大势能(Extend)”,让内容的影响力穿透屏幕,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喜爱关联到品牌上,形成长期的品牌复利。
2025年,爱奇艺将继续构建‘长+短’的内容生态,实现用户需求与商业价值的动态平衡,引领视频行业持续发展。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商业化中心流量策略总监 王晓梦
在注意力高度稀缺的当下,品牌营销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高效聚焦用户注意力于品牌本身,并加速消费者向商品的转化进程。虎鲸文娱集团依托“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虎鲸文娱的盈利增长与品牌焕新,源于对“做好有价值内容”的深度追求。上半年,其打造的《藏海传》、《这是我们的西游》等爆款内容,显著拉升了平台流量,推动移动端及家庭大屏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与会员开通率持续增长,为品牌营销构筑了坚实基础。这一增长不仅是优质内容的成果,更是技术与科学化运营赋能的结果。平台通过算法优化、体验升级及头部内容聚焦策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并提升美誉度,进而塑造更优质的内容消费生态。用户行为正从单点IP消费转向连续性带状消费,虎鲸据此深化“厂牌化”运营模式,对内容进行规模化、类型化、精品化的长线布局。这精准契合了品牌建设的核心诉求:规模化奠定品牌认同,类型化与场景化链接用户情绪并提供价值,精品化则将用户对内容的热爱转化为品牌偏好。
厂牌化运营是虎鲸的核心实践。其着力打造四大剧场厂牌——聚焦女性成长的“生花”、主打悬疑品质的“白夜”、定位合家欢的“人间宝酷”、专注港艺文化的“港剧”,为核心流量注入鲜明标签,赋能品牌实现形象塑造、理念传递与精神共鸣。相比传统单点IP合作,厂牌剧场的聚合效应与灵活度优势显著。虎鲸开放品牌与剧场的主题共建,以品牌精神为核心深度定制传播。例如,“白夜剧场”携手牛栏山,定制“真相大白 酒等了”主题,巧妙在剧集关键揭秘节点融入品牌场景,通过场景化广告提示、暂停广告等高频触达用户,强化品牌关联,并联动站外放大声量;“生花剧场”则在520节点联合振东药业,共建“欣花怒放 自在发光”主题,激发女性“自我绽放”的情感共鸣,并高效整合阿里生态的商品直链功能,显著提升品效转化效率。
为最大化传播效能,虎鲸同步升级创意与转化链路:一方面,通过“醒目吸睛”系列强化广告视觉冲击力,瞬间锁定用户目光;另一方面,深化开发“场景沉浸”系列资源,在内容情绪高点精准融入品牌信息,实现情感共振。尤为关键的是第三点“链路缩短”,依托阿里生态优势,虎鲸深度整合前后链路转化路径,实现从品牌曝光到商品购买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营销效率。
虎鲸文娱通过“双轮驱动”夯实基础,“厂牌运营”精准触达,“创意链路”高效转化,在中心化流量稀缺时代,成功探索出聚焦核心流量、深化品牌精神并缩短商品转化路径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 陈高铭
生成式AI正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深刻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企业管理者唯有主动拥抱以秒针系统为代表的AI技术,方能以效率升级驱动增长。正如小米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下的稳健表现:季度营收突破千亿,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强劲增长,这一成果既源于对产品、服务、营销和品牌的极致打磨,更离不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响应。
回归营销本质,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创造美好生活。当前行业正面临三大关键挑战:首先是电商已成为基础通路,但需重新审视其品牌建设价值与可持续增长能力,避免陷入与白牌的价格内卷;其次,种草效果下滑的根源是信任缺失——KOL商业化稀释了内容真实性,而社交营销的核心本应是真实分享;以及广告可见性危机凸显——万亿规模的移动广告陷入“触达≠触动”的困境,碎片化的用户结构更让精准触达难上加难。
营销的本质是经营人心,必须跳出简单促销的框架,通过超预期体验建立差异化价值。这要求企业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在产品、通路、营销全链条创新,实现高质量增长。
针对这些挑战,小米OTT大屏生态给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作为覆盖近10亿家庭的沉浸式决策中心,智能电视91%的月开机率赋予其独特场景价值。大屏高清特性可深度传递品牌故事,调研证实其长期ROI显著优于传统渠道。
小米OTT通过三重优势助力品牌建设:人群质量精准,锁定核心目标客群;广告服务创新,涵盖3D创意开机、焦点视频、大视界、频道定制等场景化形式;创意表现强化,以沉浸式体验加深用户记忆。
同时,小米商业营销深度整合家庭场景、社区及商圈资源,覆盖用户生活全链路,构建起立体生态营销矩阵。在此基础上,更积极探索品效协同新路径——如汉堡王案例中,从大屏曝光到电商跳转的闭环,实现品牌声量与转化效果的双重提升。
未来,小米商业营销将持续推出突破性OTT大屏营销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伙伴,共同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AI驱动的新商业文明中,唯有坚守用户本位、打造真实体验、善用生态势能,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想了解更多内容,
扫码进群获取资源包媒介力学大会资源包
关于我们
秒针系统是明略科技旗下营销智能板块核心品牌。
AI营销时代,秒针系统是企业全面的“营销搭子”。在AI技术驱动的insightFlow理念下,深度整合“媒介、内容、用户”的全域数据资产,基于AI,高于AI,用事实性数据反AI幻觉。秒针系统,帮助企业敏捷洞察消费者的真需求、真动态、真反馈。以“真实数据”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真”声音,赋能企业生意真增长。